

9月13日,由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內蒙古社科聯、呼和浩特民族學院主辦,內蒙古北宸智庫研究中心、《智庫理論與實踐》編輯部、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內蒙古高校智庫要報》辦公室、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承辦的“地方、社會智庫創新發展——2025第十二屆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

劉細文致辭

烏恩奇致辭

劉九萬作學術報告

王敏致辭

朱曉俊作總結

格根哈斯主持議題三

蔡常青主持開幕式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任、《智庫理論與實踐》主編劉細文,內蒙古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烏恩奇出席會議并致辭。我校黨委書記劉九萬出席會議并作學術報告。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王敏出席會議并致辭。內蒙古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朱曉俊作總結。內蒙古北宸智庫研究中心理事長蔡常青主持開幕式。集寧師范學院黨委書記張寶成,內蒙古自治區民族事務委員會科研處處長張玲玲,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科技處副處長駱靜,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副處長武振國等相關單位領導出席研討會。研討會匯集國家級智庫、19個省區市各行業智庫、內蒙古各盟市社科聯、18所高校科研部門代表近百人參會。
本次研討會圍繞“新型社會智庫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優化路徑”“地方、社會智庫的角色和實踐探索”“地方、社會智庫的創新發展案例”“地方、社會智庫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決策咨詢報告撰寫與成果轉化”五個議題展開。





研討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國強、南京大學中國智庫評價中心主任李剛、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王文、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黨委書記劉九萬、江蘇社科聯副主席劉西忠、湖南智庫建設首席專家周湘志,以及來自江蘇、湖南、重慶、寧夏、廣東、河北、內蒙古等地的專家學者分別作了精彩發言。
在議題二“地方、社會智庫的角色和實踐探索”中,劉九萬以《以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為載體推進學校高端智庫建設》為題目,從“立足優勢、系統謀劃,夯實基地與智庫一體化建設基礎;聚焦現實、服務決策,彰顯智庫資政建言與社會服務效能;鞏固成果、面向未來,推動基地與智庫建設邁向更高水平”三個方面,結合學校實踐,從實踐經驗、面臨挑戰和未來規劃三個維度,全面闡釋了我校以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為載體,推進智庫建設的經驗做法及下步打算。
王敏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新型智庫建設學術研討會,是我校2025年承辦的重要學術活動,更是學校立足自身定位、深化智庫功能的關鍵實踐。她希望,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聚焦地方高校智庫創新路徑與發展方向,聯動學界專家、實務部門代表,共同探討民族地區智庫服務決策咨詢、助力區域發展的有效路徑,為辦好自治區“兩件大事”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校黨委副書記格根哈斯出席研討會并主持議題三“地方、社會智庫的創新發展案例”。她表示,學校將持續加強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為特色的高校智庫建設,期待與各高校智庫機構及專家學者不斷拓展合作領域,產出更多研究成果,共同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與會專家學者們認為,在黨和政府的重視下,社會智庫經過10年培育發展,已經在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民主依法決策中逐步顯現出不可或缺的功能,在體制機制創新上的“鯰魚效應”也得到初步體現,但仍然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諸多問題與挑戰。專家學者們緊扣推進社會智庫高質量健康發展主題,圍繞提升社會智庫自身能力和優化政策環境,結合各自實際交流了經驗,提出一系列對策建議,取得了預期效果。
研討會還重點推介了重慶智庫跨域創新發展、北宸智庫“共建共治共享”、蘇禾智庫突出社會治理職能、寧夏藍略智庫立足民族地區實際創新發展等方面實踐探索經驗,凸顯了本次研討會的實踐意義。
通過舉辦此次學術研討會,我校進一步積累了新時代智庫建設的科學經驗,有效拓展了與國內高水平智庫的合作渠道,為促進學校科研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