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0ysok"></ul>
<button id="0ysok"><dl id="0ysok"></dl></button>
  • <li id="0ysok"></li><li id="0ysok"><tbody id="0ysok"></tbody></li>
    <rt id="0ysok"></rt>
    <center id="0ysok"></center>
  • 審核評估學院系列展播│新聞傳媒學院

    來源: 新聞傳媒學院 發布時間:2025-09-03 瀏覽量:

    一、學院基本情況

    (一) 學院歷史

    新聞傳媒學院前身為前內蒙古蒙文專科學校于1989年創辦的新聞系,是內蒙古自治區較早建立的新聞傳播類專業院系。學院立足少數民族地區,專注民族傳媒教育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多年來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統一安排部署,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持續加強教學管理,穩步提升教育質量。建立院系以來,已向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內蒙古日報社等全國(八省區)各級新聞媒體和傳媒行業輸送了3000余名記者、編輯、播音、主持、攝影等專業人才,培養了諸多優秀業務骨干和高級管理人才。

    (二)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22人,專任教師15名,行政管理人員4人,內聘人員3人。專任教師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7名,助教1名;碩士學歷及以上人員占專任教師93%。學院聘請內蒙古日報社原社長吳海龍為特聘教授、聘請中國社科院包勝利研究員為銀齡教師。

    學院先后編寫出版全國統編教材20余部,承擔完成國家社科課題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6項,廳局級科研課題60余項。承擔學校“北疆文化傳播實踐中心”重點工作,持續組織和加強科研工作,學科特色和科研優勢日益精進。

    (三) 專業設置

    學院現有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網絡與新媒體三個本科專業。新聞學專業為自治區一流專業建設點,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為校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為新文科專業。三個專業相互支撐、協同發展,促進學科間的交叉融合與多元創新,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復合型傳媒人才而努力。目前擁有510名本科學生。

    (四) 辦學條件

    校內建有700平米演播廳、網絡融合新聞實驗室、非線性編輯室、視頻工作室、融媒體實驗室、虛擬演播室、錄音棚、配音室等實踐場所,教學儀器設備值達1400余萬元。

    學院先后與新華社內蒙古分社、內蒙古日報社、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呼市融媒體中心等各級新聞媒體和傳媒單位建立了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建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于區內外與多家文化傳媒企業聯合建設專業實習實訓和創新創業基地。

    二、人才培養改革舉措及成效

    (一)人才培養改革

    多年來,學院培養了大量優秀的傳媒類從業者,向各級單位企業輸送千余名應用型專業人才。畢業生以扎實的專業知識、良好的實踐能力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贏得了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

    近些年來,學院緊跟國家及自治區戰略部署,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逐步形成以“北疆文化”傳播為特色,融合黨建、科研、師資、教學、實踐的全媒體傳播人才培養體系,教育質量與服務地方能力持續提升。

    (二)實踐能力培養

    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通過構建多層次、多維度的實踐教學體系,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和平臺,切實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院師生團隊赴烏拉特中旗開展的“北疆文化傳播實踐”活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作品創作、地方文旅視頻制作、非遺項目展示及直播為內容和宣傳手段,開展了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在地期間創建并運營抖音賬號“走起”、微信視頻號“走起1989”,廣泛帶動學生投身創作,全面宣傳烏拉特中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象。發布41個視頻號作品,總播放量達14萬+;發布44個抖音作品,總播量放達12萬+。實踐活動得到了國家民委的肯定性批示,并在全國范圍內推廣。2024年10月12日,烏拉特中旗人民政府向學校送達感謝信,對學院的支持與協作表示感謝,標志著學院在校地合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三)各類競賽創佳績

    學生在各類比賽中屢獲殊榮,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滿意度也逐年提升。

    近年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獎情況

    三、學院優勢特色

    (一)形成了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媒體傳播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具有多年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教學科研優勢,具有一定的社會知名度和美譽度。近些年于教學方面增加了“鄉村傳播專題”“文化傳播”“文旅數字傳播”“網絡直播”“新媒體運營”等能為鄉村、地方文化賦能的課程和實踐內容,逐步形成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北疆文化”傳播為特色教學內容,融合學院黨建、科研、師資、教學、實踐等,逐步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全媒體傳播人才培養基地。

    (二)積極擁抱數字變革,推進傳統教學向數字賦能轉型發展

    2023年,新聞學和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入選我校第一批轉型發展專業試點,依據行業和市場需求,不斷優化課程設置,新設《網絡輿情與研判》《媒體數據分析》《新媒體產品設計與項目管理》等課程,積極主動適應數智媒體行業的發展趨勢,持續推進轉型提質。

    (三)加強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傳播人才培養

    鞏固和發揮歷年培養蒙漢雙語新聞工作者的優勢,進一步加強高校人才培養和國際傳播業態的緊密結合,積極參與國際傳播人才培養重任。貫徹落實《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精神,發揮我區作為“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作用。充分發揮好新聞傳播專業優勢,拓展傳播渠道,講好中國故事和內蒙古民族團結的故事,為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肩負時代擔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运城市| 新沂市| 苍溪县| 衢州市| 富锦市| 郸城县| 望江县| 玉林市| 收藏| 探索| 张家界市| 临洮县| 囊谦县| 金乡县| 宜昌市| 临朐县| 尼木县| 台江县| 汝城县| 隆子县| 托里县| 开平市| 东兰县| 连南| 同仁县| 兴仁县| 乐至县| 兴安县| 青川县| 双辽市| 齐河县| 灌云县| 宁武县| 乌鲁木齐市| 永宁县| 罗江县| 南充市| 荆门市| 云梦县| 千阳县| 修武县|